马军院士团队

发布时间:2023-10-09来源:国内合作处浏览次数:204

一、马军院士简介


马军院士数十年来始终身处科研与工程一线,拥有雄厚的科学技术积淀与长远的技术发展眼光,在作为哈工大遐迩闻名的“大老师”的同时,他也不忘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一线,热心向公众普及水资源科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等的相关知识,助力我国“双碳”的实现。

马军院士的技术曾多次得到央视的报道,而在2023年,他作客央视财经频道,为全国的观众讲解海水的资源化利用及自主研发的世界一流膜蒸馏技术,介绍了海水资源的开发是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助力双碳战略。

马军院士始终认为,各地的环保政策应当因地制宜地精心设计,在受邀参与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开新局,向未来》节目专访时,马军院士向公众科普了2005年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及后续安全保障过程,讲述了如何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顺利使居民喝上放心水。而同年在山东电视台《五洲四海山东人》节目中,他科普从源头治理,源头减污降碳的措施,并介绍牵头成立了“中欧膜技术研究院”,为山东的水环境保护出谋划策的过程。马军积极为水环境安全出谋划策,在节目中多次介绍“无废”城市的概念,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从源头减污降碳,实现绿色发展,并积极参加相关的科普工作。

马军院士非常重视青年人的发展教育,不仅年年前往各地的大学,为数以万计的大一新生开展水生态环境相关讲座讲座,还时常参与各个中小学的科学讲堂,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青少年深入显出地了解我国面临诸多生态风险的内涵与联系,让同学们能够接触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马军院士认为:“大环境保护与修复,靠的不仅仅是相关从业者的努力,更是需要建立起一种由内而外的社会风气,让每一个身处环境中的人事物,自发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疫情防控期间,他以身示范、坚持在线教学,同时所带团队的《绿色消毒方法与技术应用》项目应用绿色消毒技术助力战“疫”,解决了冷链消毒技术难题,成功地应用于港口海关和冷库等病毒消杀工程中,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海水淡化产业化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马军院士做客中国经济大讲堂为大家生动讲解了海水淡化的神奇“膜法”,助力海水淡化和双碳战略。

在新时代“双碳”背景下,马军院士倡导源头减污降碳,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绿色循环利用。他多次参加电视台的相关采访,向公众普及相关理念,并倡导全社会合力,共同实现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

二、团队介绍

团队在马军院士的领导下,聚焦于推动可持续城市水系统的发展,涵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给水预处理技术、高效多功能混凝工艺理论与技术、高效气浮与强化过滤技术、给水深度处理理论与技术(氧化、吸附与生物等)、高级氧化技术(水处理催化氧化方法)、水的安全消毒方法、膜处理技术(膜的制备与处理工艺)、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回用方法等。团队现有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5名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助理教授/博士后、2名科研助理以及10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团队近五年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龙江省头雁计划、住建部水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20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领域顶级SCI论文近500篇,授权中国、美国发明专利近200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马军院士作为团队带头人,先后获得1993年获国际“居里夫人”一等博士后科学基金,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首批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一、二层次人才和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全国优秀博士后;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02、2005年,均排名第一),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2002、2008年,均排名第一)。2006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全国十人获奖,工程界两名获奖人之一),2007年获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香港和中国大陆三人获奖,工程科学奖唯一获奖人),2015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英国皇家化学会“Sustainable Water Award”(可持续发展水奖,2016年全球单一获奖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学者),2017年美国化学会以In Honor of Professor Jun Ma组织专题国际水处理会议,表彰在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上的学术贡献,并授予科学荣誉奖,2018年“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水质净化理论与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9年“基于新生态微界面特性的强化水处理技术”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工信部抗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1年获哈尔滨科技创新贡献市长特别奖。马军院士目前担任国际水协(IWA)水厂设计与运行委员会主席、水处理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副主编、环境领域知名期刊《ACS ES&T Engineering》副主编。团队成员先后获得黑龙江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荣誉奖项。

团队紧密围绕人民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重大需求,针对环境中风险高、处置难、修复成本高的污染物,发展了基于高活性亚稳态成分、多介质分离和多相微界面的污染物处置理论和技术。发明了以形成高活性中间价态锰为核心的高风险微污染物处置技术,已在全国百余座水厂中推广应用,水质全面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廉价过渡金属铁、锰纳米微界面超强吸附理论为基础,研发出氧化/吸附与沉淀耦合的剧毒金属铊去除新工艺,并成功地应用于三十一座水厂,确保了北江下游佛山地区的安全供水(日供水量300万吨,服务人口600余万),保障了亚运会和残运会的顺利进行,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研发了基于过渡金属微界面羟基的臭氧催化技术,已在上百座水厂、水站中应用,是世界首例在大规模水厂应用的臭氧多相催化氧化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三、代表成果